top of page

碳交易熱 近30國設立碳交易所

2022-02-23

聯合報 / 記者 賴昭穎


各國政府為推動溫室氣體減量,紛紛透過開徵碳稅/費、成立碳交易機制(Emissions Trading System,簡稱ETS)等為政策工具,世界銀行統計,全球有將近卅個國家或地區成立碳交易所,其中以歐盟碳交易所(EU ETS)制度最成熟、規模也最大。而在已開徵碳稅的卅五個國家或地區中,最貴的是瑞典的每噸一三七點二四美元(約台幣三八二二元)。


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林泉興表示,碳稅和碳交易所最大的差異,就是碳交易所的碳定價是根據市場供需浮動,以歐盟碳交易所價格為例,去年底因為供不應求,價格一度暴漲超過每噸九十歐元(約台幣二八五四元),今年二月價格則又回檔到每公噸新台幣一三八六元。


世銀統計,目前全球有廿九個國家或區域設置碳交易所,其中又以歐盟碳交易所最成熟。林泉興說,二○二○年全球碳交易總值超過兩千億美元,歐盟碳交易所交易就占了八成、約一千六百億美元。此外,明年歐盟碳交易所也將與碳邊境稅(CBAM)結合,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。


Diliff, CC BY-SA 3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

亞洲地區方面,南韓早在二○一五年在全國實施碳交易,二月的交易價格是每噸十五點八九美元(約台幣四四二元)。林泉興說,南韓的制度是有一個總排放的概念,以抓大放小的原則,納入全國超過七成溫室氣體排放來源的公司,企業減排多出來的「碳權」單位就可以拿到市場去賣。


至於南韓核配碳權則是採取基準法,決定排放許可的配額,此外,南韓政府會再根據最佳可行技術(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,簡稱BAT),獎勵企業推動能源效率裝置,以BAT來產製產品,例如生產低碳的鋼。


林泉興指出,南韓獎勵方式包括租稅減免、技術研發投資等,生產低碳商品後,將可帶動出口貿易。


除了南韓,中國大陸碳交易市場去年上路,不過,現階段受管制產業只有電力業。林泉興說,未來全部產業納入後,預計全國碳交易總值達一九六○億美元,可望超越歐盟成世界最大碳交易市場。



4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